「 持戒.念佛 」
「又念佛以淨其心,正是無上妙戒,不遵念佛得度之訓,亦是虧違如來教敕,律制所訶。至若恃十念往生之捷徑,而輕戒相為煩瑣,便非真念佛人!臨終十念,敢保決難成就。故必淨戒為因,淨土為果,方成出要,是為一道清淨。」
——淨宗九祖蕅益智旭大師 《重治毗尼事義集卷第一 》
佛陀教育
新竹市慈航淨宗學會致力於弘揚佛陀教育即宇宙人生事實真相,即世尊釋迦牟尼佛對一切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。
專修淨土
持名念佛法門,這個法門是妙極了。就這一門,這一門能幫助我們開智慧,能幫助我們通達一切法,世出世間一切法,世間人情事理,出世間法的修行證果,能通達。但是你一定要相信,相信佛菩薩的教誨,相信老祖宗的教誨。老祖宗教給我們,「苟不教,性乃遷;教之道,貴以專」,我們在一起真幹,真有成就。
—— 淨空長老《 淨土大經科註(第12集) 》
戒為無上菩提本
持戒與念佛,一直是淨土祖師倡導的宗風。慧遠大師臨終堅持不飲非時漿。善導大師護持戒品,纖毫不犯。心絕念於名聞利祿,從不舉目而視女人。宋靈芝元照更提出「生弘律范,死歸安養」的行持準則。蕅益大師亦有專門論述「持戒念佛,本是一門,原非異轍。淨戒為因,淨土為果。」行策大師五載不橫臥,徹達法要,同樣注重威儀行持。省庵大師生平行在《梵網》,志在西方。印光大師曾說:「持戒念佛,是為正修。」可見中國淨土宗祖師悉是持戒念佛。
『 一門深入,長時熏修 』
煩惱習氣太重,克服不了自己的煩惱習氣,起心動念還是妄想、分別、執著當家作主,這很可憐,用什麼方法來克服?方法有,就是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,這八個字好。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,《三字經》上教人:「教之道,貴以專」,因為各人緣分不相同,隻要把緣分抓住,我哪怕就學一門,我這一生受持,心就定在這部經上,定在佛的名號上,往往根性利的三年五載,根性鈍的二十年、三十年,他會開悟,悟了之後,無論世出世間法,一接觸就通達,確確實實「教之道,貴以專」。
——
淨空長老《
三福六度十大願王(第3集) 》






